“一针一线绣河山,一生一事守传承”。为响应国家号召,大力弘扬非遗文化,激发师生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热情,3月29日,数字文旅学院以“非遗传承、共绣未来”为主题,举办了第一届“行势匠技能大赛”。大赛由黄海彦国家级(技能)大师工作室、行势匠文艺创作工作室、蜀绣(观音绣)非遗工坊、遂州绣娘劳务品牌共同承办,设置刺绣与设计两个比赛项目。数字文旅学院党总支书记朱春全、副院长李巧义、蜀绣(观音绣)非遗传承人黄海彦及教师代表出席并担任评委。

比赛在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中拉开序幕,民族舞、流行音乐、古风歌曲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。开赛仪式上,朱春全对积极学习非遗文化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,要求其要持之以恒,做非遗文化的学习者;要守正创新,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;要精益求精,做大国工匠的继任者;要涵养文化自信,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。

比赛现场,选手们坐在绣棚架前,全神贯注地飞针走线。手中的绣针仿佛被赋予生命,在绸缎上灵活穿梭,将选手们内心的创意与情感,一针一线地转化为精美的刺绣作品。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比拼,比赛圆满结束。评委们从针法技术、细节处理、完成度、工艺整洁度、创意附加五个维度,对刺绣作品进行评分。

本次大赛共设置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胜奖以及行势匠校园技能大师等多个奖项。经过激烈角逐,评选结果揭晓:邹灵荣获一等奖;泽仁曲珠、彭林芝获得二等奖;罗琴、陈露、刘怀菊等荣获三等奖;王英淑、洛机、向大清等 11 人获得优胜奖;谭淞尹获评“行势匠校园技能大师”。

黄海彦在总结发言中对学院给予大赛的支持表示感谢,对参赛选手们的出色表现予以赞扬。她鼓励选手们继续保持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执着,不断提升技艺水平,肩负起非遗传承与发扬的重任。她希望“行势匠技能大赛”能够持续举办下去,发展成为品牌赛事,激励更多同学深耕非遗领域,为非遗传承事业贡献力量。

此次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,是数字文旅学院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。大赛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、提升技能的舞台,更让非遗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,绽放出时代光彩。相信未来,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非遗传承行列,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魅力。
(拟稿:四郎彭错 审稿:熊艳辉)